鬼谷下山图罐
中国瓷器
艺术品的价值也就在于它的无价,中国的艺术品就像中国的历史一样,是如此的厚重。一个元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图罐)比近千万元的“全球特别纪念版”劳斯莱斯“跑”得还快,露面仅8分钟就被人以2.3亿元抱走,从此也就可见一斑!用货币衡量艺术,只是把无形的艺术量化,其中的真正深意还要靠历史来品味。
高为275厘米、直径33厘米的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被一位华尔街企业家买走,华人藏家虽然失之交臂,但它毕竟以2770多万美元的身价步入了世界顶级艺术品行列其一,它贵在是元代的东西,距今已700年了,品相完好的存世已极少,又产于中国青花瓷器鼎盛的时期,它代表了青花的最高水平;其二,贵在有人物、有故事,鬼谷下山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鬼谷子下山助其弟子孙膑,为齐国解除燕国之围的故事,现存类似的有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器,已被记载的只有7个,保存在世界各国几个知名博物馆里,这是唯一能流通的第8个;其三,这只青花罐所绘图案精美,人物刻画细腻传神,可以肯定,这是当时的画家所绘,而非出自工匠之手。 该瓷罐应制作于元代后期,这类瓷器国内传世品极少,墓葬出土也不多见,像“鬼谷下山”这样绘有故事情节的就更少。这是因为元朝时,景德镇生产的这种瓷器本身数量就不多,而且大多用于出口。
徐悲鸿油画《奴隶与狮》
中国油画
成交价:5388万港元
拍卖时间:2006年11月26日
幕后故事:徐悲鸿的油画《奴隶与狮》26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以5388万港元成交,远远超出此前3000多万港元的估价,创下中国油画世界拍卖新纪录。
据介绍,《奴隶与狮》创作于1924年,当时正值徐悲鸿油画创作成熟时期。油画《奴隶与狮》,123×153cm,左下签题“甲子初秋,悲鸿”,著录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编《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53图),收藏者称,此为徐悲鸿1942年初自新加坡归国时未能带回的那批作品之一。
画作取材于西方古代神话,表现对象是一头受伤的雄狮和一个被蹂躏的奴隶。《奴隶与狮》最早的文本出自古希腊伊索寓言,说一奴,受主虐,避至林。遇狮,奴极怕,想逃避,见狮呻吟啜泣,样甚悲。奴走近,狮伸掌,掌上插刺,肿胀。奴拔刺,伤处包好。狮感激,舔抚奴,带奴回穴。一天,奴与狮出游,被人捉,押解至城中竞技场。打算饿狮,显凶猛,逃奴喂狮。那天,奴被解锁,放圆场上,狮出,跳跃着,怒吼着,袭奴。狮近奴之时,认恩人,立变柔顺,丝毫不伤。
“知恩图报”寓言广为欧洲民间流传。
徐悲鸿油画手法大明大暗,一边是万兽之尊,一边是任人欺凌。画溢紧张凝重,构图别出心裁,洞内外明暗悬殊,跳跃感多彩笔触传达阳光天空,抒情写意韵味,残酷现实对比!
在烈日下的旷野,一头雄狮正迎面向观众走来,仿佛要冲出画面。阳光聚在它的身旁,象是在为这万兽之王加上一道神圣的光环。它昂首挺胸,气宇轩昂,炯炯的目光之中却毫无凶狠暴戾之意。在向前迈出的左爪上面,一道鲜红的血迹在告诉观众,它被什么东西刺伤了。占画面近1/2的这头雄狮,以强劲的筋骨、浓重的鬣毛,赋予画面以阔大、雄强的感染力。顺着雄狮目光射往的方向看去,还有更激动人心的场面在等着观众。那是狮子正在进入的一个不见天日的阴暗石洞,在充满了神秘感的浓重阴影中,一个只在腰间围了块布的赤裸男子惊恐万分地用背紧紧地贴在石壁上,好象希望找条缝隙躲藏进去。他的脸正因恐惧而扭曲,躯体已经战栗得不听使唤,缩成一团。他正在等待着被撕裂和吞噬,因为他十分清楚地听到狮子正在径直地向他走来。画家运用大明大暗的强烈对比使画面气氛愈加紧张、凝重,令人窒息。一边是作为万兽之尊、威严无比的雄狮,一边是任人欺凌、随人杀戮、一无所有的奴隶。这种残酷的现实对比怎能不使人产生对弱者的无限同情!
1897年红印花加盖小字当壹圆邮票一枚
中国邮票
成交价:220万元
拍卖时间:2003年11月
幕后故事:红印花是中国清朝ZF于1896年印制的有红色图案的小票,准备贴在进口税单上以防止不法进出口商人骗取大量“复出口退税”,但因商人反对而未使用。次年国家邮政成立后,红印花被加盖暂作邮票使用。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历来以其独特的身世、娇艳的色彩、加盖版式的丰富变化,深受华邮收藏爱好者的钟爱。当今华邮拍卖成交的最高纪录,屡次都被红印花系列珍品刷新,该邮票名列中国珍邮之首。目前,全世界公开出现过的“小壹圆”共31枚。
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
中国书画
成交价:6930万元
拍卖时间:2004年6月
幕后故事:《杜甫诗意百开册》由一百幅册页组成,每幅43.5cm×27.5cm(约107.66平方尺),是陆俨少倾毕生心血、三十载功力,以杜甫诗作为题创作的山水画。文革期间,《杜甫诗意百开册》上缴上海画院,其间被人窃去35幅,仅退还65幅。1989年,80高龄的陆俨少于北京宽沟奋力补画,复成完璧。
陆俨少是上世纪中国山水画大家,在持续一百年的剧烈变革中,犹如一尊金刚,岿然立于传统,由清初"四王"上溯宋元,造古人之兼长,标格独出。其山水画的千态万状,空古绝今。谢稚柳誉道:"古今画水莫有与陆俨少相若者";徐邦达诗赞:"龙蛇走处接烟云,睥睨王侯五百年"。
《杜甫诗意百开册》是陆俨少倾毕生心血、淬三十载功力,以杜甫诗作为题,创作的山水画。1959年夏天,陆俨少为纪念杜甫诞辰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拟作杜甫诗意图四十开。画坛泰斗吴湖帆闻后,建议创作一百开,并说:"古今画史山水册页,未有一百开者。唐寅、华新罗曾作百开巨册,皆人物、山水、花鸟合集。一册之中,纯全山水,而融各家各派,面目独具,非大家不能胜任”。
当是时,陆俨少年届五十,画坛名宿推之为大家,诚非虚捧。陆俨少十余岁辍学专习山水,早年师从王同愈,后拜冯超然,继而吴湖帆。八年抗日期间,流寓四川。异乡羁旅,忧国思家的陆俨少,携杜诗三卷,昼咏夙读,解怀舒郁。心仪之下,循杜甫履迹,游巴山蜀水,后乘一叶竹筏,行于峡江险水,遍览蜀中山水之貌。在《杜甫诗意画一百开巨册后序》中,陆俨少写道:"蜀中山水,江流湍急,山石危耸,云树飞瀑之苍茫溅泻,虽一丘一壑,无有不可观者,是皆造物精心构设置,一经杜公品题,发为诗歌,二者皆天下至美无双,足相匹配。"1950年,陆俨少曾作《杜陵秋兴》手卷八段。先师冯超然观后,惊叹不已,欣然作长题千言,传览于画坛。此后陆俨少以巴蜀山水为题材,作画千幅之多。
《杜甫诗意百开册》,陆俨秒尽数月之功,先成二十五开,后又耕耨砚田三载,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一百开山水巨册。1962年曾在上海画院、浙江美术学院等地展出。
文革期间,《杜甫诗意百开册》,被迫上缴上海画院,其间被人窃去三十五开,仅退还六十五开。1989年八十高龄的陆俨少于北京宽沟奋力补画,复成完壁。同年,香港《名家翰墨》杂志专刊发表了《杜甫诗意册》,并配以陆俨少《学画微言》、《后序》及沙孟海、宋文治、包立民、万青力等画家、评论家的回忆和评论。
这部《杜甫诗意百开册》,虽非初稿全本,可是,补全之本,完整集合了陆俨少中年、晚年的山水画貌,从中可见陆俨少中年的工致缜密、灵气流溢的风格,与晚年变法后的雄健豪放、简约浑厚之气象。
康熙寿山石嵌人物图雕空龙寿纹十二扇围屏
中国家具
成交价:2500万元
拍卖时间:2003年7月
幕后故事:这套围屏每扇高3.2米,宽5米,边框为紫檀木,两面均以寿山石镶嵌,正面是中国传统的山水、高士、神仙,背面采用透视法表现西洋建筑和人物,为当时康熙帝热衷西学提供了佐证。从此器的做工、艺术风格推断,应为康熙时内务府造办处奉敕所造。秉系皇意,所用材质与做工自然非同小可,属同类中之珍品。
永乐剔红雕漆赶珠云龙纹盖盒
中国漆器
成交价:1126万港币
拍卖时间:2001年春
幕后故事:在我国传统的漆器工艺中,有一种以朱红色漆为底料,层层堆积、精雕细磨的特殊品种,人们把它称为“剔红”。由于剔红雕漆工艺繁复、非经年累月之功难以制成,且数量稀少,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明代的永乐皇帝,可谓是对剔红最为钟情的一位。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随即征调各地雕漆高手汇集京城,制作剔红制品。这件盖盒品相完好,通身雕琢如意云纹,正面雕一条象征皇室的飞龙,须发扬起,似乎正在风中疾行。龙的身躯虬劲有力,四爪锋利,回首间大有睥睨万物之态,王者风范十足。
永乐是明朝气魄最大的皇帝,公元1405年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虽然说手段不太光彩,但在位二十二年间,文治武功皆高出其后的皇帝们一大截。
永乐皇帝做事喜欢做大,做到极致。比如他为表彰其父朱元璋的功德,曾集万人之力于南京郊外的阳山开凿巨型石碑。若此碑能立起来,那么总高是73米,重3.1万吨。虽然最后因碑身太大无法搬运,只能弃置不用。但他的手笔之大,还是令人叹服!
他的气魄还有另一个明证:修建了中国最宏伟壮观的皇宫——紫禁城。作为紫禁城第一任主人,永乐皇帝豪气万丈地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中,指挥着大明王朝行进的方向。
永乐朝不止是政治获得了成功,艺术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2004年10月,香港苏富比举办了一场名为“龙游帝苑”的拍卖,拍品均为元明清皇室使用的以“龙”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品。其中一件永乐剔红雕漆赶珠云龙纹盖盒引起了漆器收藏者的关注。这件盖盒品相完好,通身雕琢如意云纹,正面雕一条象征皇室的飞龙,须发扬起,似乎正在风中疾行。龙的身躯虬劲有力,四爪锋利,回首间大有睥睨万物之态,王者风范十足。雕工细腻流利,画面布局丰满雍容,毋庸置疑,此件盖盒为宫廷所用。
此盒一出现,就引起众多竞买者的注意。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最终以1126万港币成交,一举刷新了中国古代漆器的世界成交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