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资讯
书画文艺
展赛征稿
国内资讯
海外资讯
当代名家
更多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黎艺豪作品 中国四大名著四国书画联展-中国蚁美楷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苏宝源作品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陈志雄作品 百米长卷作品-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兆银 百米长卷作品-加拿大书法家协会会长何镜贤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美国翟文章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新加坡丘程光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韩国叶欣 陈志雄画竹第一集-10
【争鸣】艺术家不应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鉴定
发布时间:2008/7/15

-虽署自己名 -却无鉴定权

  著名藏家马未都:艺术家最好不为 “己作”掌眼

  别给社会公物掌眼

  “对于自己的作品,当事人鉴定可分两类。”马未都说,一类是画家本人,另一类是画家亲属。按照“主动回避”的司法常识来分析,这两类人都无法判定作品,即使作品署自己的名或者亲人所作。

  马未都举例解释说,“就好比是最优秀的法医,也不能为自家人做法医鉴定。”目前我们的艺术品鉴定源于一种特土的办法,即让当事人自己鉴定自己的东西,这是很不恰当的。请艺术家回避的另一个理由是:自己的作品一旦离开本人,走进社会,其性质就变了,好比一个产品一样成了社会公物,社会公物的鉴定权不应掌握在一个个体手中,它必须遵循社会公物的鉴定标准。对于这样一件性质发生改变了的艺术品,严格地说,绝不允许艺术家再说三道四,因为这属于司法范畴内的事情。

  “国外的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不会评论,他们觉得这种现象很不光彩。”马未都先生认为,艺术家对于社会中自己的作品评头论足,这是一种“无知现象”。

  自我鉴定

  谁来确保艺术家不撒谎?

  大多的艺术家都是具有良好的道德的,“学艺先学做人”是诸多艺术家都遵循、师承的,但不能否认的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的俗语,当今社会中确实有一些不讲职业操守,无德的艺术家。

  马未都讲了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一位画家聘请一位模特,但他没钱,双方约好送画给模特当作“酬资”,但是这位画家留有私心,他不可能把最好的作品给这位模特。后来,这位画家成名,模特开始出售当年画家相赠的作品,但是画家却根本不承认,双方打起官司,最终画家败诉。

  这种故事虽然不是太多,但也时常发生。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无法也没人能够保证艺术家、艺术家的家人不撒谎。对于这类故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为了经济利益,一些艺术家的不合法利益在未得到时,肯定会撒谎,谎话的背后是一些不光彩且难以启齿的“私利”。

  艺术家自我鉴定的弊端: 无法保证艺术家所说的是真心话,不如干脆请其走开。有些艺术家辞世后,其生前流散在社会的作品被很多人收藏,有想出售者最终找到其家人,请其“验明正身”,如果肯破费打点,可以拿到“真迹”的证书,如果是顶级作品的话,家人还要求从日后的成交价中分成;若是不付出一些费用,而且没有过硬的私交,一般很难得到公正的鉴定结果。也有一些极端的例子,有的艺术家对于自己作品鉴定时,只要交付高额鉴定费,即使赝品也能被说成真迹。

  近年来,关于拍卖行拍赝的话题不绝于耳,虽然有法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但这却是总能引起社会各界争论的话题,不少买家对于 “打眼”遭遇总会闹个天翻地覆。

  本文不对此话题给予更多评论,而是将关注由此话题引出的另一话题——以书画为例,出现争议之后,谁来为其鉴定,画家本人是否可为(己作)(注:有自己画的,也有署自己名的)进行鉴定?对此话题,著名的学者藏家马未都先生的观点是——艺术家不应对流散到社会的作品进行鉴定,而且还应主动避嫌。

自我鉴定

  艺术家的权利如何区分?

  对于艺术家是否有权为自己作品“掌眼”的话题。马未都先生认为,如果是未出门的作品,在其家中可以随便说,但只要作品离开家门就无权再做评价。

  社会上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亲人造假——家人可以接触到其印章,于是请社会上画家模仿其风格,最终盖上真的印章,这种造假问题也出自艺术家家门,有的艺术家并不知道,也有知道后默许的。

  “艺术品的真伪不是客观上的真伪,而是司法层面的真伪。”马未都先生说,艺术家仅是一个品牌,搞得艺术品市场非常复杂在于许多人不出于公心。

  如果是谨慎的艺术家,就不应该乱讲话。应该弄清楚“什么叫司法回避制”、“什么叫社会公物”,同时也要了解到底“有没有家人私利”,是否有“亲人造假”的可能。马未都再次举例说:“甲借了乙的钱,用毛笔给乙写下了一张借条。这张借条就是一个证据。” 如果甲不偿还最终打起官司来,就必须对这张借条进行司法鉴定,而不能去问甲:这是你写的借条吗?这是你的字迹吗?甲肯定不会承认。将这里的借条置换成一幅书法作品或是一幅画,将甲换成写书法或绘此画的艺术家,其道理很快就能让人明白。晨报记者 杨玉峰/文

  呼唤公正的第三方

  杨玉峰

  关于第三方鉴定的问题,本报曾经做过报道,这也是许多藏家、拍卖市场内许多人都渴望解决的问题,但此问题在操作起来却很艰难,而且艺术家们也并不乐意。现在存在着一种误区,即艺术家口中的“谁比我更能了解我呢?”这句话确实不假,但若回头来问:谁能看透你的内心呢?谁能确认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一个艺术家要闯荡江湖,其作品要流向市场,这是合情合理的,但要遵守“江湖规矩”,即应该对自己的买家负责,既要保证他们买到真作品,也要保证他们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好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广。不按常理出牌,故意恶意破坏“行规”,其名声自然会在江湖中受损。

  其实从现在开始,艺术家们不妨将自己作品特点,一一详尽地整理下来,经过公证后存放在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地方,遇到问题,自己不说话,让第三方去查阅档案,让答案去讲话,一切自然真相大白,这也会省却许多麻烦。也就不会出现一些“让人半信半疑的”鉴定结果了,更不会出现一些艺术家不知因何而失去理智,做出诸如撕画、在作品上“涂鸦”等 “破坏公物”的事件了。笔者了解到,文化部文化市场中心已于几年前成立了一个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而且已经为海关罚没、走私作品提供了司法鉴定,此外司法机关也有授权的物证鉴定机构,这些都是比较公正的第三方鉴定机构。

  再回到马未都先生的观点上来:不能因为没有或者少有公正的第三方鉴定,就认为让艺术家本人鉴定是正确的。笔者对马未都先生的观点持赞同态度,马先生所言确有道理,但不知道其他艺术家是否也这样觉得!
 
 
 
 
[中国书法论坛] [书法家论坛] [中国篆刻网论坛] [书法江湖] [书法纵横] [中国书法在线]
[中华书法网论坛] [中国美术论坛]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中国古琴] [中国书画论坛] [中国艺术大观园]
[中国书法艺术网] [书道论坛] [中国篆刻家网] [书法家网] [中国在线艺术网] [中华鉴宝]
[中国书法函授学院] [万杵堂徽墨] [书法公社] [中国硬笔书法家园] [中国艺术文献网] [藏家]
[中国汉画像石] [中华艺术观察] [寿山石沙龙] [书法中国网] [爱心书画网] [瘗鹤铭书法传播网]
[当代书法网] [中国美术家] [台湾女书法家学会] [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 [法国书画家协会] [陶瓷餐具 咖啡杯]
 
 COPY RIGHT © 2008 CHINAART08.COM  粤ICP备09140962号  技术支持:广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