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来,日本连续举办了多场针对中国艺术品投资者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中国艺术品的投资热度似乎在这个春天骤然提升。近两年来,中国艺术品不断在国际拍卖行上刷出新高,以中国本土人士为代表的亚洲个人收藏者,在中国艺术品和文物投资上出手阔绰。有专家认为,这与近两年国际热钱涌向收藏品投资有关。记者昨日采访了多位深圳收藏界专家学者详解其中的趋势与问题。
东瀛涌动中国艺术品热
在日本的拍卖交易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一直是备受重视的类别。于2月22日至23日在东京圆顶饭店举行的第四届东京中央拍卖会,分设了中国书画楹联专场、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中国古代书画专场、“壶中乾坤·鼻烟壶”专场等。其中,日本雪江堂旧藏专辑、万壑草堂藏中国古代书画、中国陶瓷美术馆藏品专辑、武田弘忠藏品专辑等,都受到特别推崇。第四届东京中央拍卖会推出书画、陶瓷、古玩、茶具、鼻烟壶等各种拍品样本图录八大册,出品超过1700件,其中明代蓝瑛的山水长卷以9200万日元落札,摘取此次拍卖会的标王。
全日本拍卖株式会社则于2月25日在东京六本本的泉花园美术馆举办了“2012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包括书画、瓷杂等400余件拍品上拍,其中,更是包含了大量备受中国藏家追捧的齐白石、李可染等名家的作品。
2月28日至29日,第六届中日拍卖会在日本名古屋开幕,包括中国古美术、中国书画、金银制器、古铜器、玉制品,东洋古美术品等2000多件拍品吸引了大量中国买家。有消息称此次拍卖七成买家来自中国。
日本艺术品收藏及拍卖行业一直以门类细致、特点鲜明而著称。中国艺术品及文物作为一个热门类别在日本有广泛而专业的文化基础和学术基础。有学者认为这是日本长期以来对于中国文化的崇拜有关。对这一观点的另一佐证,是同样颇具文化和投资价值的欧洲艺术品,在日本虽同是学术重点,交易热度却远逊于中国艺术品及文物。
艺术品交易受地域影响
广东中翰清花拍卖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刘沫林看好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大热的现象。他认为一方面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提升,世界上各种投资者和收藏机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大量从中国实业投资中退出的热钱瞄准了交易市场中的中国艺术品,这两种趋势导致中国艺术品整体的升值成为必然。
刘沫林强调,在艺术品拍卖中地域差异将导致成交价格差异,这种差异有时高达数十倍甚至百倍。他认为这也是中国艺术品投资者热捧日本拍卖市场的原因之一,“很可能在日本拍下一幅字画,带到中国立刻就升值了。”刘沫林如是说。
但同时,刘沫林认为艺术品的商品属性非常特殊,迄今为止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艺术品投资的风险与机遇都处在不可控的态势中。
避开锋芒寻找真正价值
古陶瓷专家,深圳博物馆副馆长郭学雷的观点与刘沫林相左,他昨日接受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时则对当下的“全民收藏热”表达了担忧。他认为,包括日本在内的大量海外拍卖行针对亚洲投资者特别推出的中国艺术品交易,是一种“漫无目的”的纯资本运作。他认为,“这是不理性的。”
郭学雷向记者介绍了日本的博物馆对于艺术品收藏的情况。他表示,艺术品收藏在日本是一件具有学术性和系统性的事业,依托大量的专业学者,强调文化引导和学术价值。“而国内的氛围就太浮躁了,都是在推测所谓的‘热点’来进行收藏投资,这是没有长久生命力的。”郭学雷说。
郭学雷认为,无论是机构收藏还是个人投资,艺术品收藏终究还是小众且专业的。真正在历史长河中闪烁光芒的收藏,都是避开了资本锋芒而寻找到艺术品的真正价值。除了对学术与文化的强调,郭学雷还提及,“艺术品投资目前没有相匹配的规范与指导,如有针对性的书籍、媒体,既不够专业也不够大众。”
与此同时,也有教育学术界人士表示,希望近几年火热的艺术品投资可以推动全民对艺术美学的热情,但这一希望显然要在资本狂欢过后的冷静思考中才能实现。
政府应扶助艺术品市场
艺术品市场投资专家、天禄琳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CEO叶强较为理性地看待中国艺术品在国际市场的走高。他拿齐白石与毕加索作对比,认为中国的文化价值还远未在国际市场中被挖掘出来,他希望国家能够成立权威机构来规范指导中国艺术品的投资管理。
叶强表示,一件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是由其诞生国的经济水平、所经历交易市场的成熟程度以及资本对艺术品本身的确认来决定的。由此,与刘沫林不同,叶强认为艺术品投资是有规律可循的。
“剥离国内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捡漏心态’和‘以假乱真’的状况,再看国内拍卖市场,其实发展是非常稳健的。”叶强说,“艺术品投资确实是投机性最强的,所以需要专业的人来指导不专业的人参与这件事。”
叶强介绍了一些国外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做法。他表示,在某些国家,政府是支持大企业投资艺术品,并给予相应的抵税优惠等,借助商界的力量来为国家文化积累财富,并承担文化责任。而且在艺术品交易较发达的国家,如法国、英国、日本等,都有相对专业的国家权威机构,以类似指数的方式研究和发布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信息。叶强认为这些是国内艺术品投资领域尚欠缺且亟须进行建设的事情。
当中国艺术品在国际舞台上受到热捧的同时,除了用资本欢呼,还有很多可以匹配并行发展的商业机遇和公共事业,这是文化强国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之一。
中国藏家海外淘“国宝”
“起拍价,2000万(日元)。”屏幕上出现一个明代官窑青花碗。随着日本拍卖师不间断报出应价,拍卖价节节上升。经过多轮争夺,拍卖师棰音落下时,这个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碗拍出4600万日元(约合362万元人民币),台下一阵惊叹。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在东京泉美术馆举行。400多件拍品涵盖了书画、陶瓷、玉石、造像、漆器等各类古代和近现代中国艺术品。据主办这场拍卖的全日本拍卖公司董事长左明贵子介绍,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公司特意策划了“中国艺术品回故乡”专场,拍品的征集得到近江屋美术馆、博雅斋、东京华侨总会等日中友好团体和人士的支持,仅从这3家就征集到上百件中国艺术品。
现年78岁的博雅斋主人高濑阳平长年致力于中日友好合作事业,1981年作为日中技术交流访问团的一员首次访问中国,此后60多次访华。高濑说,在与中国的长期交流中,他对中国书画产生强烈兴趣,当年工作之余陆续收藏了齐白石、范曾、叶浅予、董寿平等大家作品。
高濑说,近年自己身体每况愈下,听说全日本拍卖公司组织“中国艺术品回故乡”专场的消息后,想到一句中国古话“叶落归根,物归原主”,决定拿出部分中国绘画收藏让其回归故里。
据悉,在日本侨界颇有影响的东京华侨总会不仅为这场拍卖品的征集和鉴定提供场地支持,还在日本老华侨群体中征集到包括齐白石、李可染、郭沫若、王子武等书画艺术家的珍贵作品。
这场拍卖吸引了不少中国收藏界人士和职业买家。两天的预展期间,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络绎不绝,不少人还带来了各个门类的鉴定师。一名来自中国南方的买家告诉记者,他这次主要关注瓷器和杂项,与国内的同类拍卖相比,这里的起拍价比较诱人,但由于中国买家来的比较多,最后的成交价恐怕不会便宜。
这名买家说,这几天在东京、横滨等地集中有数场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场面比较热烈,一些拍品的成交价都超出了他们一行的预先估价范围,“有的比国内还火爆”,不少艺术品国内市场也能见到,但是大家对境外中国艺术品的价格想象空间更大。
日本收藏界和古董商们也对近年中国买家对在日中国艺术品的追捧充满期待。全日本拍卖公司聘请的收藏顾问秦野法明告诉记者,他本人收藏了不少中国艺术品,这次提供了一对大清康熙年制的官窑青花瓷盘和明清期间的端砚。他认为,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相比,中国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应该还有发掘潜力。
据全日本拍卖公司介绍,当天拍卖的成交率为58%,总成交价约为3.16亿日元(约合2490万元人民币)。其中,全场最高拍卖价为上述明宣德官窑青花碗所创。中国书画类中,明清书画名家王铎的一副立轴行书以2800万日元(约合220万元人民币)独占魁首。
左明贵子说,这次拍卖结果基本符合拍前预期。她说,与会的日本藏家对这场拍卖印象比较深刻。其中,近江屋美术馆提供的50多件无底价中国书画成交率为100%。专程从日本西部山口县赶过来的近江屋美术馆负责人表示,今年秋拍期间,他们准备再拿出300多幅所藏中国书画作品。
来源:新华社 作者冯武勇、李雪笛、谢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