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印尼书法名家》1
《走近印尼书法名家》2
走近印尼书法名家 序
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印尼书法艺术界首次组团造访祖籍国,出席北京太庙第八届国际书法交流大展活动,翻开了印尼书法在21世纪之始痛别30年华文禁固之后,与书法母国相拥相抱的全新史页。
书法作为中国5000年文明的文化载体,在东盟千岛之国印尼这个中国海外最多华人人口的国家,在约10年间如雏鹰振翼得以逢勃发展起来,这是当今文化中国的国际影响非比寻常的喜事。这也是我数年以来致力于推动与印尼书法界开展学术交流的精神源动。而印尼书法对于华文在印尼的传播和教育,乃至对中国与印尼在文化经贸的友好关系发展,无疑已在起着积极的作用。
这几年的两国艺术交流中,我与印尼书法界朋友们日渐情笃,我们共同为两国书法艺术的交流奔忙,也共享成果的心灵甜滋。而印尼书法的发展,和一批领袖人物和名师长辈的艺术成就,又成为我在业界推广和案头研究的重点课题。
蔡剑声是为数不多在华文禁固年代能持勤提笔磨练的书法高手。他性情敦厚秉直而机灵达智,他的书风厚实庄重而活巧,可谓字若其人。他的书写以沉雄凝重作为主导,但凡遇上撇笔又忽地转为爽健一笔,使人如听利索风声,这形成了“剑声书法” 的笔划特定符号,是他追求点画书写节奏变化的一大表现特点,也就是形成个人艺术特色之处。他主力于行楷书体,实即三国晋隋之间楷书本义的真钵,那时称作“真”、“隶”,他深明楷体的要领,不以凡人所误楷书官板整齐匀称为体格,而追求古朴天真,为后学者理解楷书艺术提供了正确导向的参照。或者是有感于隋朝智永禅师书成800册千字文分派各方寺庙传播书道的典故,先生于2008年出版了蔡剑声书法“千字文”集,此举实与智永当年善举相晖映,以传承民族文化精髄为己任,志向可嘉。
白建南以行草书闻名于印尼书坛。白先生平素潇洒中见平和,他的行草书法在结字上修长强调竖势,得力于初唐欧阳询。风格上温和调畅,洒脱闲雅,笔法朴素柔闲,不作铿锵之笔,书倦气十足,以疏简见大家风范。所产生柔美内敛的视觉效果,对应的是唐孙过庭论王羲之书风“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的中庸为美的艺术境界。他最擅长于长条幅创作,他这方面的作品常常是一行下来十数廿字,虽不求字字连带,但通行气脉相承,通篇避让有度,自然酣畅。他又喜于大字榜书,所作榜书温雅大度,追模宫庭气派。他的书法神气活现,动感自然,给人一种特别的震撼力。
阮渊椿是一位奇才,是印尼现代书法的旗手。所谓“现代书法”, 并非“任笔为体,聚墨成形”( 唐孙过庭书谱语)的无知涂鸦,而是将对现代视觉艺术的独有理解,融汇到传统书法的创作上来。阮先生凭借在隶属于“大艺术”范畴的美术广告领域上耕耘30年的个人审美阅历,凭着敏锐的艺术触角展开创作。他时而运用如椰棕之类的特殊工具,受明末广东大家陈献章扎茅龙笔书写的启廸写成刚健新书法;时而又表达水和墨在宣纸上相渗过程的微妙变化效果,创作了不少神奇独运、不同凡响的现代书法精品,带给观赏者耳目一新。然而阮先生并非背弃传统,我曾见他陈设于其美术馆一副鲁讯名句的传统书法对联,实在是他传统功力不俗的见证。阮先生也是印尼书法发展的大推手,他连年策划主持了多项跨国学术交流活动,为印尼书法连接中国、进军国际立下屡屡功绩。
而印尼书法的昌荣,同时有赖了其余众多的艺术志士,和期待更多后来学者的努力,使书道能绵长繁彰。今天,欣逢蔡剑声、白建南、阮渊椿三君书作结集面世,笔随心悦,以为祝庆。
陈志雄于广州
(本文作者为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主席、印尼书法家协会海外荣誉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