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 |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黎艺豪作品
中国四大名著四国书画联展-中国蚁美楷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苏宝源作品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陈志雄作品
百米长卷作品-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兆银
百米长卷作品-加拿大书法家协会会长何镜贤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美国翟文章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新加坡丘程光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韩国叶欣
陈志雄画竹第一集-10
|
|
|
【广东】百米丹青演绎“大美广州” |
发布时间:2012/1/5 |
名家赞赏:中国画也能很好地表达现代都市生活
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长卷,虽不是名家巨匠创作,却留下很多思考。这次创作,时间会显示出它的意义。这次长卷很好地回答了两个问题,中国画怎么表达都市生活?有没有可能表现得好?现在,答案已经出来了。可以表达,而且可以表达得很好。我很钦佩这次展览,也感谢广州日报给予的这次机会。
——王见(广州美院美术馆馆长、广州美院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
对于广州日报来说,发起这次活动是以一个媒体的责任,以历史的眼光来记录广州,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段关于广州这座城市的视觉记忆……明年年初,广州日报还将与广州市国家档案馆一起,邀国内顶尖视觉科技企业将《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图》打造成为类似世博中国馆的动态广州版“清明上河图”,永久存放在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新馆。
——广州日报有关负责人
“广州好,城古越千年,山立五羊仙。广州好,人道木棉雄,三月正春风。”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广州,有古韵风华,有现代铿锵,但你必然没有见识过水墨氤氲中展现的朝气蓬勃的现代广州!
昨日,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美院组织的18位青年艺术家绘制的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图在广州美院的美术馆展出,这些年轻人用毛笔、宣纸和长绢演绎“大美广州”,唱响“幸福生活”!
国画大师盛赞长卷
杨之光:效果好得出乎意料
杨之光先生在众人陪同下细细欣赏了每一幅画作,不时发出“这个很有难度”“这个能表现出来不容易”这样的喟叹。老先生对长卷呈现出来的效果十分赞赏:“能出来这样的效果真是出乎意料!”虽然长卷这样的形式并不少见,但是他认为,这次的新“广州好”百米长卷没有流俗,有开创性,有突破性。
陈金章:这批年轻人非常可爱
“这批年轻人真是非常可爱,他们的作品都很有创见。现在看来,这些作品以俯视的角度居多,画面连贯起来十分统一。虽然单幅作品都还可以再琢磨,有进步的空间,但整体非常棒!不容易!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在这些作品中,我们的市花木棉为什么缺席了呢?”(陈老师当时还只参观到一楼,实际上二楼的画作里是有木棉的。)
梁世雄:传统技法现代感觉,很棒
“这次的展览很有意思:既有传统,又有现代,是在用传统的方法来表现现代的感觉。找年轻画家来表现新的东西效果很棒。以琶洲会展中心这组为例,画水墨山水的人都知道,这些现代建筑是很难处理的。年轻人有朝气,基础也很好,开创出新的手法来表现,难能可贵!中间以书法串联的过渡方式也很自然。”
陈振国:用艺术产生视觉的魅力
陈振国先生也是以《琶洲展览馆》这组现代建筑的绘画作品为例,来表达他的赞赏。
他很幽默地指点着画作下方对应的景点照片回头来问:“你看,不一样吧?画出来的东西和原来的不一样,那就对了!这不是为了复制和交代,而是真正在利用艺术的形式产生视觉的魅力!”
观众反应
退休阿婆熟谙广州 见画猜景分毫不差
昨天上午,在展览现场,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一直跟随记者前后,旁听诸位名家对画作的点评,时不时还向年轻画家们表达一下自己对每一幅画的看法。这位姓谭的阿婆是昨天的第一位观众,在《广州日报》上获悉开展的消息后,她不到9时就来到展厅,凑在近前一幅幅挨个看过去,开朗地品评:真好!漂亮!
阿婆虽对艺术不太精通,但作为一名老广州,她对自己朝夕相处的这座城市情深义重,即便是在大写意的画作上,她也能够一眼发现标志性建筑,脱口报出画上所呈现的景点名称,简直是如数家珍。在画作《珠江全桥景》前,谭婆婆十分兴奋地拉住作者张亮:“你画的海珠桥好特别啊,以前拍照都没人拍过这个角度。你还记得那张有名的好多人骑自行车过海珠桥的照片吗?这个角度就和它不一样!我喜欢。”
昨日,2011年的最后一天,“大美广州”——新“广州好”百米长卷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美术学院的组织下,17名青年艺术家用自己的水墨丹青绘就了广州百处美景,为“文明广州、幸福生活”做了直观的阐释。
本次展览由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和广州美术学院一同主办。昨日参加开展仪式的有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跃生,广州市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长何伍爱和副局长蒋年平,广州日报相关负责人对新“广州好”系列活动的进程和意义做了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画家杨之光、陈金章、梁世雄、陈振国四位大师也来到了展览现场,他们对活动本身所展现的媒体思维和画作所体现的艺术价值都给予了极高评价。
“茫然”绘就巨制
这批青年艺术家不断摸索又不断摒弃,是在“茫然”中绘就这批画作的,然而完成后这就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大美广州”绘制历时7个月,组成团队的17位年轻艺术家主要来自广州美院和广州日报的美编室。新“广州好”百米长卷的执行总监、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李劲堃先生透露,7个月中,前5个月全在摸索与舍弃间艰难跋涉,大家毫无头绪。广州日报美编室主任黄颂豪则透露,其中不少画作是抛弃了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方案之后,才寻求到一个出口。有时由于某个画家对某处景点的表现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中途换人的情况也是有的。
李劲堃感慨,这批青年艺术家几乎与广州改革开放同龄,他们不仅要把握这个城市如今的平面影像,还要触摸到她日新月异的时代脉搏,表现起来有一定难度。可以说,他们是在“茫然”中绘就这批画作的,然而绘制完成后,这就成为一个新的起点,这不仅仅是针对其个人的艺术生涯而言,对于国画的表现能力和长卷的形式而言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开创国画新篇
这么多风格融为一体,却又和谐不突兀。不少表现技法虽稚嫩,却也对国画创作的视界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杨小彦先生概括得很精辟:这次展览是百米长卷而又非百米长卷。不少国画名家都表示,此次长卷绘制具有“突破”性。
所谓突破,一是形式有突破。长卷绘制古已有之,然而惯例是一人一卷到底,此次展出的却是多人联手绘制的片段式景点,中间以王见老师的书法串联,档次很高,形式尤其新颖。二是概念有突破。中国传统长卷表现的是一个时间,而此次长卷却是一个“穿越”的概念,是瞬间的空间展示,而又贯穿古今。三是技法有突破。18名青年画家在几位创作总监的指引下,各自发挥所长,有人以大写意表现湖泊山川,有人以精细工笔刻画建筑人物,还有的是在平面背景下以毛笔凸显立体效果……这么多风格融为一体,却又和谐而不突兀。其中不少表现技法虽稚嫩,却也对国画创作的视界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广州美院书法篆刻研究室主任王见总结:新的时代产生了新的百米长卷,虽非名家巨匠所创作,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这次创作,时间会显示出它的意义。
带你穿越古今
这些作品不仅是将古代与现代建筑和谐地融为一体,还能依景点的变迁展现日出日落的时间变化。
步入展厅,移步换景。行走在这些经过艺术家们再创作的崭新“空间”里,有一种强烈的“穿越感”。
海心沙系列主要由广州日报美编室主创,包括《海心沙》、《广州塔》、《广州大剧院》、《赤岗塔》、《花城广场》、《广州博物馆》、《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等多处景点在内。这些画作每一幅都包纳两处景点,如以平面“海心沙”搭配异军突起的“广州塔”,用墨块铺陈的“博物馆”安置在淡淡墨韵的“花城广场”旁,所有的画作又精妙地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晨起到午时再到夜景,人物穿梭画中,十分趣致。
而李东伟老师指导的一组画作则将现代和古代两种建筑结合一体,如广州地铁搭配南海神庙,画作不仅将古今建筑融为一体,还将古今人物拉拢一处,汽车的出现给画作添了些市井气,颇有新版“清明上河图”的味道。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紫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