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艺资讯
书画文艺
展赛征稿
国内资讯
海外资讯
当代名家
更多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黎艺豪作品 中国四大名著四国书画联展-中国蚁美楷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苏宝源作品 广州芝加哥两地侨界中国书画联展陈志雄作品 百米长卷作品-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兆银 百米长卷作品-加拿大书法家协会会长何镜贤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美国翟文章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新加坡丘程光 国际龙书画大展作品-韩国叶欣 陈志雄画竹第一集-10
【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大奖第七次空缺
发布时间:2011/8/27

  2011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最后的评选工作上周末在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结束,今年的主题为“炫”,由知名艺术家、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从进入复评的202件作品中评出了一等奖2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5件,优秀奖15件,奖项的数量与往年相同。与往年情况相似的还有,象征着此项大奖最高成就的特等奖依然空缺。这也就意味着从1999年起航的青年美术大展,历经了12年,举办到第七届,特等奖的顶峰始终无人企及。

“特等奖空缺”成姿态?

      有艺术家提出,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诞生之初,在参展或者观望的艺术家心目中普遍认可这是一个“没有地域户口限制”的大展,大展的开放度、多元化、包容度在当时美协展览依然强势的氛围下独树一帜。当下国内一线影像艺术家、出生于北京通县的杨福东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甫一到上海,就以油画作品在青年美术大展崭露头角。

      彼时的“特等奖空缺”,或许意味着对于某种既定评奖模式的挑战,而时至今日,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已经举办到了第七届,“特等奖空缺”的姿态保持了十二年,是不是会有些疲惫?

      究竟是上海青年艺术家的艺术语言表达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是评委的评判尺度过于严格?十余年没有诞生一个大奖的青年美术大展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产生真正让人“惊艳”的作品?

不缺技术,缺火花

      当代艺术策展人、批评家朱其首次受邀担任上海美术大展的评委,他提出,在本次大展上,确实缺少特别出挑的作品,“这与当代艺术普遍平庸化不无关系,青年艺术家面临的也同样是这个问题。他们技术不错,但缺乏人文情怀,或者选取卡通题材,或者题材太陈旧,这里既有美院课程结构上体现的缺陷,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向,整个时代在消费化,小情小调的东西自然比较多。”

      “技术手段并非一个自身的语言系统,只能借助,却无法弥补自身表述上的模糊不清。”历任四届评委的江苏画刊杂志社副社长张正民认为,青年艺术家个人风格的缺失导致个性语言不太明确,要表达的属于自己的艺术观点模棱两可。“要让人看到智慧和闪光点,年轻人应该给人这样的感觉,不能缺少锐气,四平八稳地复制前辈未必是好事。”

      置身于作品的包围中,评委能感受到些许青年艺术家星星点点的火花闪动,虽然其中有模仿的影子存在,不少作品甚至一眼看去就能认出其模仿陈丹青等艺术家的创作手法,停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主题,而优秀的作品要反映年轻人自己的生活。

作品门类有局限

      或许为了打开青年美术大展的维度,此次邀请的评委中特别增加了当代艺术家,艺术家刘建华首次受邀出任评委,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一个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创作方向的大展,但是“对于当代艺术的方向还需要调整”。

      大展中虽不乏表现出年轻人敏锐的作品,但进入复评阶段的艺术作品种类基本局限在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的传统项目里,而缺少当代影像、新媒体、装置等当代艺术形式的介入,青年美术大展以先锋试验为始的展览渐渐变得面目模糊。张正民表示,“或许,往当代靠一点,火花会多一些。开放度再大一些,再多元一些。”

      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评委的褒奖都指向了同一件参展作品,那是个装置作品,与上海本地的城市记忆有关。

      具体的2011上海青年美术大展获奖名单将在9月初公布,获奖作品展将于10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

来源: 东方早报

 
 
 
 
[中国书法论坛] [书法家论坛] [中国篆刻网论坛] [书法江湖] [书法纵横] [中国书法在线]
[中华书法网论坛] [中国美术论坛] [中国硬笔书法在线] [中国古琴] [中国书画论坛] [中国艺术大观园]
[中国书法艺术网] [书道论坛] [中国篆刻家网] [书法家网] [中国在线艺术网] [中华鉴宝]
[中国书法函授学院] [万杵堂徽墨] [书法公社] [中国硬笔书法家园] [中国艺术文献网] [藏家]
[中国汉画像石] [中华艺术观察] [寿山石沙龙] [书法中国网] [爱心书画网] [瘗鹤铭书法传播网]
[当代书法网] [中国美术家] [台湾女书法家学会] [美国中国书法家协会] [法国书画家协会] [陶瓷餐具 咖啡杯]
 
 COPY RIGHT © 2008 CHINAART08.COM  粤ICP备09140962号  技术支持:广州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