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共和前驱·翰墨遗芬——广州艺术博物院藏辛亥革命人士书画展”于2011年4月27日至7月27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展览将展出一百年前领导、参加辛亥革命,以及为辛亥革命做出过贡献的,包括孙中山、丘逢甲、朱执信、章太炎、廖仲恺等23位仁人志士的书画作品共62件。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这些革命先驱在青少年时代大都怀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发愤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湛的造诣,深谙翰墨丹青之道。在革命时期,他们戎马倥偬,辗转流离;革命成功后,他们事务繁复,匆匆不暇,但对书画艺术仍然钟情不二。在他们当中,有的成为德高望重的书坛泰斗,有的成为开宗立派的画坛领袖,有的则成为名满天下的学界宗师。此次展览精心挑选了大部份作品均未展出过,包括孙文的《行楷书格言轴》、廖仲恺的《行书七言诗轴》、高奇峰的《枫鹰图轴》均属国家一级藏品。
在一般的书画展中,孙中山先生的墨迹很难看到,此次展览将展出他的行楷书等6件作品,让观众大饱眼福。孙文,擅长书法,对北碑、颜真卿、苏东坡书法颇有研究,其书博大豪迈、气势恢弘,具有不同寻常的韵味和境界。这次展出的《行楷书格言轴》:“夫天下之事,其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总在能坚忍耐烦劳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
此书轴字体大小均匀,笔画以圆润浓墨为主,偶以瘦劲间之,如“在”、“坚”、“怨”、“成”、“九”等字瘦劲,稳健与松放相济,显得随和自然。“孙文”二字落款在整体中显得较大,行笔纯熟紧凑。全文以行书为主,楷体次之。行距疏密划一,笔调优美流畅,利落潇洒。此书轴用笔持重稳健,又不失灵动。整体布局严谨,收放自如。笔画与布局紧密处形成疏密对比,虚实相生,在端庄浓丽的字形中,回荡着一股郁勃之气。孙文书法宗唐经北碑,又独创一格。文中33字之治国格言既是国父对子民的励志,也是孙中山先生本人处事坚定不拔信念的写照。无论书法艺术和书写内容都极为珍贵。
廖仲恺,擅长诗词和书法。其书法古意盎然,书卷气浓郁。此次展出的《行书和吴寿卿都护春怀四律之一》:飞燕何消怨伯劳,西窗愁绪付交刀。微风多事吹昏水,孤鹤无心恋汉皋。古井闲笼金索冷,银笙低按玉楼高。莊生澷诩能齐物,苦自莲心甘自萄。
该行书轴章法严谨,字势平和秀雅,结字方正而稍长。行笔流畅自如娴熟,圆润蘊藉。笔势劲健而不枯燥,清峻洒脱而含蓄。四周布局整齐,横行竖行之间错落有致。字的间距疏爽,显得空间舒朗。字的大小笔画粗细适宜,秀丽典雅,韵气超然。结意纯美,笔精墨妙。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书者以王羲之书法为习,又融汇了唐人楷书的笔法,独辟蹊径,自具一格。
高奇峰,常常以鹰、虎、狮等猛禽猛兽入画,表达革命豪情与英雄气概。又常常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和日本画的“物之哀”情调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月色朦胧、烟雨迷濛的凄美意境。此副《枫鹰图轴》,是他运用日本画与国画技法融会贯通,体现高奇峰个人风格的典型作品。
该图着意于形神兼备的精妙刻画,一棵巨大劲屈的枫树,枝干横撑,秋叶摇拽。一只居高临下的老鹰,目光锐利,直逼锁定目标。高奇峰以国画的技巧,准确地捕捉自然界瞬间要发生的事情,鹰的造型生动准确,气势逼人。在表现手法上有新的突破,高奇峰吸收了日本画和水彩画的技法,造型不以线条为主,而是重在渲染。画风工整而刚劲,真实而昂然。整幅画给人一种沉雄奇崛,格高意元,气势雄伟壮阔,振人心魂的艺术效果。
在举国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广州艺术博物院特精心策划了院藏辛亥革命人士的书画展,还将在5月1日上午为市民举办一场免费的主题音乐专场欣赏会,让我们重温辛亥革命艰难曲折的历史,一边细细品读革命先驱们留下的珍贵的翰墨丹青,一边用心聆听辛亥革命以来著一些耳熟能详的乐曲,从中体味他们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里独特的心路历程。
来源:雅昌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