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东北,华北之屏障顿失。1933年初岁,战争日炽,国难益深,榆关告急,平市垂危,为保障国家文物不因战火而遭受损失,故宫博物院经理事会商议协定,将精要文物迁地储藏。2月5日夜,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从神武门广场起运,此后,伴随着19557箱文物离开北平来到南京,守护国宝的故宫人也从此出发,随着国宝一路南迁、西迁、东迁及北归,经历了15年之久的艰辛。在南迁文物中,有青铜器、陶瓷、书画等故宫博物院历代文物珍品,以及及皇史宬和内府珍藏的清廷各部档案,明清两朝帝王实录、起居注,以及太平天国的档案史料等,还包括《四库全书》及各种善本、刻本,当时国内发现最早的印刷品之一《陀罗尼经》五代刻本,国内最古老的石刻“岐阳石鼓”。这些文物,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文脉。1945年,抗战胜利,珍贵文物结束了颠沛流离之苦,却开始了隔海相望之路。
今年,时值故宫博物院建院85周年、紫禁城肇建59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两岸故宫经多次协商,决定重走当年文物南迁路,对当年沿岸线路文物迁移路线进行联合考察。6月4日,两岸考察队30余位专家从北京出发,在为期近20月的时间,沿着北京—南京—贵阳—安顺—宝鸡—汉中—成都—重庆—乐山—峨眉的考察线路,踏访四省一市。6月18日,考察活动在蛾眉画上圆满的句号。
来源: 人民网文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