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博宝艺术家网发表马彦洋专访文章。
马彦洋(又名燕洋),男(1967、12~)笔名藝境。国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常务理事、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国际研究院荣誉院长。
生活积累是创作的基础——书画家马彦洋谈创作历程
博宝艺术家网:请您谈一下您的艺术创作的经历和过程?
马彦洋:我认为,艺术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它们都离不开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的,彼此是互相联系,相互交错的。我作为一位书画家,每次搞创作,都离不开这三个创作过程。艺术的表现首先离不开长期生活的积累,我所说的生活积累,就是外出旅游、写生,也就是画一些速写什么的......,通过积累,才能引出艺术构思。在搞创作上,最大的难题就是选择题材上,构思一幅作品,有时候往往会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月。就拿我最近创作的《深山有瀑图》系列来说,第一幅是一幅六尺整张的,从构思到创作、完成,足足花了三个月时间。我画山水离不开传统画法,有时候想按自己构思好去画,但是往往不遂人意,画着画着就又来了灵感,所以艺术构思是实时存在的。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就是最后一点-艺术表现,我认为,一幅作品能突出它的特点和主题,就是艺术表现。
博宝艺术家网:您是怎么进入艺术行业呢?
马彦洋:我感觉我和艺术很投缘,从小我就爱画画,父亲说我3、4岁的时候就爱在纸上乱画,只要看到白纸就不放过。记得上小学时,我的各科的书本上,,只要随便翻开一本,满页都是汽车、轮船、大人小孩,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就画老师,画同学,没少挨老师得打和训。但是我在学校还独自办了不少期板报呢,是我们当时的一位副校长推荐的,可惜他不到一年就调走了。我也喜欢连环画,父母给我的压岁钱,我都攒起来,有好的连环画我就买下来,记得还临摹过几幅呢,挂到墙上被别人给拿走了。毕业后正好遇到一个文化馆办美术班,我就瞒着母亲报上了名,学习画静物人物素描、速写,有几幅素描和速写还被中央美院的高材生给拿走了。16岁到海南参军后,也赶上了部队搞书画比赛,我当时画了一幅素描《女军官》,得了全军第三名的荣誉。退伍后到企业后,中断了绘画生涯,但是一有时间出去,我就奔当地的博物馆和美术馆看画展,直到2006年,兰州电视台和是市政府宣传部办了一个书画大赛,我画了几幅画,拿去参赛,没想到得了个优秀奖,是电视评奖,透明度很大。这就使我又重新拿起笔,一画就不可收拾,从2007年至现在参加无数的全国性、国际性的书画大赛,也获得了不少荣誉,也促使我更加喜欢艺术这个行业。
博宝艺术家网:您从事了多年的艺术创作,请根据您的体会,谈谈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马彦洋: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活给艺术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艺术尽情地表现自然,表现生活,并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在自然、生活中体验到花儿的开放、鸟儿的歌唱、江河的奔腾、高山的耸立,通过认知,产生感悟,花儿为谁开放?鸟儿为谁歌唱?江河为谁奔腾?高山为谁耸立?抒发我们对自然、生活的情感;把这些情感转换成其他的艺术形式,使我们能更好地融合在自然中。艺术家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运用到艺术中去,反过来又充实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新的享受。我在多年的绘画创作中,体会最深的就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也离不开生活。
博宝艺术家网:您能否谈谈您的作品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如何体会的?
马彦洋: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它的思想面就太广阔了,简要的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作为一位书画家,要把它很好的融入到书画作品里,是很难的,特别是绘画。也不能简简单单的认为,画上几座亭台楼阁、几个古装人物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我的作品里,我是以表现中国的山、中国的水,中国的树和花草,是以大自然的和谐美来呈现古典和谐美的艺术,呈现出优美、宁静的特征,让观众在欣赏我的绘画作品时,给人以轻松、自由、和谐、愉快的审美感受,我是用传统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看过我作品的人都说,我的作品文人味很浓,我认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所在。
来源: 博宝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