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房地产新政“组合拳”的出击,昔日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据称,温州炒房团已经从楼市中抽身,并开始另辟战场,艺术品市场是其中之一。
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市场与房地产、股票市场向来保持着一种跷跷板的关系。由于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景气,投资过热的楼市又在政府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开始呈现降温趋势,很多人觉得房地产风险太大,认为古玩收藏才是最保险的投资。
分析人士表示,去年秋拍多件拍品成交价突破亿元,预示着中国艺术品市场已进入亿元时代,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与大量资金涌入不无关系,而大量资金介入将冲击正常的艺术品市场秩序。一旦刚刚起局待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如果被一些过江龙资金呼啸而过,只能是满目疮痍。
温州炒房团面临转型
“炒房”最早是从温州人开始的。从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进入房地产,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一度温州竟几乎无房可炒。
到了1999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开始进入上海、杭州等地的房产市场,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2001年,第一支购房团前往上海,与此同时,另一支购房团前往杭州。以此为始,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温州人的“炒房”有三大风格:一是首选投资的是商铺、公寓、别墅。据调查,在沪购买商铺意向的温州人群中,半数以上喜欢购买30-50万元的小商铺,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购买百万甚至千万元以上的整层商铺、写字楼。二是财大气粗,屡屡采用一次性现金付款的“款爷”作派,让世人称奇。
跟他们做生意的风格一样,温州人购房也喜欢集团作战,只要一人看中某一房产,必会召集亲戚朋友前往抢购,往往一人几套、几十套地购买。所以,房产商、房产中介们都明白一个道理——如果能“搞定”一个温州人,就能在短时间里把楼盘大量地抛售出去。
据统计,温州至少有6000亿的民间游资在寻找出路。此前约有10万人在炒楼,常年活跃在炒房市场的资金约有1000亿,剩余的大量资金也在捕捉投资良机。
温州炒房团因投资房产“快、准、狠”而成为中国楼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的嗅觉之灵敏,行动之迅速,出手之大胆常令国人惊叹。而随着其影响渐成气候,温州炒房团的一举一动颇有了些风向标的意义,其退其进都能触动市场上那根敏感神经。
眼下,房地产业再次走入调控之局,在成交量急剧下滑、房价仍然坚挺,买卖双方僵持的情况下,温州炒房团的日子也不好过。
一种危机感就此在温州炒房团中蔓延开来。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楼市的买房者中,温州人的踪影难觅;而在二手房市场中,来自温州炒房团的卖盘却汹涌而出,不仅温州炒房团扎堆的传统楼盘集中放量,一些涨势正酣的豪宅也颇多温州炒房团的抛盘。
虽然总体数量难以统计,但从个别热门板块来看,温州炒房团的抛盘量已经占到卖盘的三分之一左右。抛售的理由是大家都觉得玩不下去了。
去年以来,温州炒房团重现杭州、重庆、深圳等地区,重点瞄准豪宅和小户型。这些可怕可敬乃至可恨的温州资本每到一处,当地的房价就不断暴涨;每到一处,温州人都被当地人视为洪水猛兽。媒体、当地百姓口诛笔伐。
随着房地产新政“组合拳”的出击,昔日名噪一时的温州炒房团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在上海、杭州、重庆、深圳等地区。
对于温州炒房团的黯然离去,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楼市当前的巨大泡沫。这本质上就是一场炒作游戏,借着中央调控政策的松动大肆爆炒,每个人都知道一定会有最后一棒,但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一棒的接手人。
摩根大通中国策略分析师娄刚则断言,房地产已是强弩之末,因为现在需求不旺盛,投机需求非常旺盛。他认为,政府应当对房地产进行一次全面性的调控,包括收缩房屋贷款、出台物业税以及解决地方政府融资难等问题,削弱其在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冲动。
值得一提的是,迪拜神话破灭之日,占迪拜华商十分之一的温州炒房团资产蒸发就在20亿元左右。中国民间资本和全世界的热钱一起折戟迪拜,惨痛的教训让一直在中国楼市游刃有余的温州炒房团第一次真正面对血淋淋的现实。
据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二三万元人民币。
迪拜温州商会会长陈志远说,在当地经商、务工的华人大约有10万人,经商两三年的商人,都不同程度地在当地购入了物业,温州人在当地买房的,保守估计有五六千人。谁也想不到房价才到每平方米二三万元就垮台了。
事实上,在去年5、6月间,国家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包括温州炒房团在内的很多浙江投资人都早有准备,及时从楼市中抽身,并开始另辟战场。
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表示,温州炒房团早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投资对象,将目光瞄准其他“有利可图而目前又没有政策打压”的领域,艺术品市场是其中之一。
温州炒家试水艺术品
随着房产新政“组合拳”的出击,越来越多的温州炒家开始把眼光投向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书画收藏方面。
2009年12月20日,“西泠五周年秋拍”在杭州落幕,总成交金额6.12亿。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中有不少温州人竞拍到顶级艺术家的作品。这几年参与西泠拍卖的温州人逐年递增,增幅达20%左右,主要投资者都是老板。一些老板由于生意繁忙,会委托家里人参拍,所以在拍卖会现场总会出现一些老年人。
不久前,在杭州进行的一场拍卖会上,温州炒家以140万元的高价拍走了黄宾虹的《青绿山水》;在北京大得国际拍卖公司主办的书画拍卖会上,一位温州商人一掷2000万元,拍得李可染大幅山水画《黄山万壑图》;在杭州举办的一场大规模艺术品拍卖会上,买家中有十多个温州人。
去年,在北京及国外的大型拍卖会上,许多重量级的拍品都被温州炒家高价收走。由于买卖艺术收藏品不但容易兑现,而且还容易避开管理机构的监管,因而艺术品市场成了部分热钱潜伏的“安乐窝”。目前,由浙商特别是以温州商人为主联手组成的几个投资团体正在悄悄进军收藏拍卖市场。
最近中国艺术品市场有1000亿的热钱流入,这笔钱来自温州财团。温州财团做房地产生意的资金有7000亿,现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大概有1200亿闲置下来,这些地产商将把这笔钱投向艺术品市场。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陆镜清最近在忙着举办浙江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而在拍卖举行前,他要到温州去举办一场预展,吸引温州资金进入书画行业。
许多拍卖公司也越来越频繁地来到温州开展拍卖活动。去年9月份以来,上海荣宝斋在温州成功举办了海派及温州建国以来书画名家作品交流拍卖会与明清已故温州名家及当代名家书画作品交流活动。
去年12月下旬,上海翰博拍卖有限公司也在温州举行了名家国画油画拍卖会,在参与竞拍的180件作品中,油画成交率达100%,国画成交率85%。
上海翰博拍卖有限公司总裁陈铭表示,这几年温州炒家对书画作品的鉴赏能力不断提高,翰博拍卖会的成交率有所增加,作品的成交额也在上升。
为此,上海翰博拍卖有限公司将每隔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在温州举办一场书画拍卖会。这有点像这些年北京、上海的楼盘动不动就要去温州等城市“巡回”展示一样。
据介绍,温州人投资艺术品分两类,一是古玩,一是书画。而古玩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加上真假辨认程度太难,很多从楼市转到艺术品市场的浙江人投资的都是书画。而书画又分历代名家字画和当代名家字画以及当代中青年字画几类。由于历代名画和当代名家字画的赝品太多,当代很多名家又因名气太大,应酬之作太多,投资风险和投资空间比较小,因此浙江人投资的多是当代中青年字画。而投资方式,则基本借鉴了炒房的一些方法。
温州人投资艺术品惯常的做法是:如果看中了某位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就会像买房一样,买断他的作品,并长时间地买断权威书画杂志相关版面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一段时间之后,找一家拍卖公司对他的一两幅作品进行拍卖,在拍卖过程中,进行接力赛,一次次抬价,直到卖出一个有新闻价值的价格。然后借助这次拍卖进行宣传,把这位艺术家的身价抬高,而买断这个艺术家作品,就可以把手中这位艺术家的其他作品高价出手了。
分析人士认为,艺术品市场与房地产、股票市场向来保持着一种跷跷板的关系。由于近年来中国股票市场的不景气,投资过热的楼市又在政府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开始呈现降温趋势,很多人觉得房地产风险太大,认为古玩收藏才是最保险的投资。
来自北京艺术市场分析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国艺术品市场去年第三季度表现明显优于全球,中国书画行情率先转暖,高价迭出,由此拉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在下半年由暖转热。
由此,该研究中心预测,2010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仍会以中国书画行情为主线,辅以中国古董、中国经典油画的行情,而中国当代艺术则会出现恢复性行情,2010年有望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行情全面展开的一年。这也许是包括温州炒家在内的机构投资者介入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最佳时机!
炒家断送艺术品市场
在中国收藏界,老一辈藏家正逐渐淡出,而企业家则成为收藏主力。作为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在成为民营资本关注的新领域。而民营资本的介入也会将中国艺术品市场推向极端!
在以往的内地艺术品拍卖会上,如果能拍出千万元的成交价就算是“天价”了。不过在去年的秋季拍卖会上,众多拍品纷纷轻易地突破了这一极限。据初步统计,在2009年的秋拍市场上,成交价上千万元的拍卖品已超过了50件。与此同时,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在今年秋拍上也共有35件拍品成交价逾千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成交价超千万元的拍品中,还有多件成交价超过亿元大关。去年10月中旬在中贸圣佳秋拍中,一件乾隆时期宫廷画家徐扬的《平定西域献俘礼图》手卷以1.34亿元成交之后,在接下来的拍卖中,“亿元俱乐部”便成了去年秋拍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业内人士表示,去年秋拍多件拍品成交价突破亿元,预示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进入亿元时代,这表明中国艺术品市场泡沫再现。
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火爆,与大量资金涌入艺术品市场不无关系。因为早在几年前,神秘资金纷纷组团杀入艺术品市场,已经是早已公开的秘密。像“浙江老板准备拿出50亿收购某画家的油画”,“山西的煤老板现在流行买艺术品,特别喜欢收瓷器和字画”。当然去年艺术品市场的疯狂表现,也与大量蜂拥入市的资金分不开。
事实上,买豪宅和买艺术品异曲同工,在通货膨胀预期下,收藏市场再次吸引了资金流入,而经济的强大必将刺激人们对文化艺术品的巨大需求,尤其是最近几年,中国买家购买艺术品的能力日益得到彰显,并且不乏一些出手阔绰的超级买家,其中包括大量新面孔出没于拍卖场。他们在拍卖市场上往往是不露声色地砸上几千万或者上亿元,一口气买下数件国宝级的藏品。
可以说,一夜之间,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一只又一只的收藏“巨鳄”正在浮出水面。像在去年的春季拍卖会上,上海巨富刘益谦就破天荒地砸出了近4亿元人民币,一口气买下了包括《长笛手》(8344万元)、《写生珍禽图》(6171.2万元)、《瑞应图》(5824万元)、《踱步》(4043.2万元)等众多顶级藏品。而在今年秋拍,几乎所有的顶级拍品,最后都是被财大气粗的国内买家接手。
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犹如一片极富生命力的热带雨林,任何新鲜的种子都会在这里以异乎寻常的速度成长,也会以同样快的速度变异。艺术品市场就是这样一颗新种子,一个正在开花结果却长满了中国特色变异细胞的生命体,这些变异体的毒素正侵蚀着行业的生命。
当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重演上世纪90年代股市中的投机故事。目前,市场资金的半数属于短期投机资金,江浙炒画团俨然成形,投机客们通过包装上市、肆意吹捧、对倒抬价等方式,进行短线炒作,制造虚假繁荣;部分艺术家、画廊、拍卖行、鉴定机构、媒体等产业链上的参与者也知假造假、卖假、拍假,从而加剧了市场的浑浊。投机当道、信息浑浊、诚信危机,已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顽疾。
事实上,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资本结构倒置。据保守估计,市场上的短期投机资本至少在50%以上,甚至一段时间内达到70%-80%左右。如此之高的短期投资资本比例,使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艺术市场上演着一出由投机者导演,由艺术家、画廊、拍卖行、批评家、媒体共同参与的投机故事。
眼下,投资艺术品市场的温州炒家购买的多为当代艺术品书画。这些“商家+炒家”依然使用的是以往逐利惯用的手法,看中了一些中青年艺术家的字画后,先买断他的所有作品,长时间地对这位艺术家进行包装宣传,一定时间后再找拍卖公司对其作品进行拍卖,抬高这位艺术家的身价。这些相互以经济结合的所谓“艺术品”,希望广大艺术品收藏人士需要擦亮眼睛。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的艺术品价格太高了,有些已经不是物有所值了。固然艺术品领域的泡沫并不像房地产和股市那么引人注目,不过已经影响到这个市场的发展,在2006年,艺术品市场就吞下了非理性繁荣的后果,成交量急挫40%。
回望历史,大量资本介入将冲击正常的艺术品市场秩序,过度地追求金钱效益得到的是废墟。遥看明天,一旦刚刚起局待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如果被一些过江龙资金呼啸而过,只能是满目疮痍。
博宝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