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造家”发展诉求书
5月以来,“震后造家”行动一直在灾区推进。12家知名建筑事务所已经义务完成了建筑设计与建造流程规划工作,实现了以最低的成本,建造安全适用住房、合理村社空间组合的可能,目前已有12个马上就能开始建造的方案。
中国扶贫基金会特设“震后造家公益基金”,并派驻14人工作小组常驻民乐村,义务实施建筑项目。国际和国内建筑志愿者已经到位,长期在当地义务实施监工和指导工作。
当地还有大量贫困灾民无力自建房屋,他们急需援助!选一个就能造一个!
“震后造家”发展诉求书详情请登陆www.zhzj.org网站浏览:
捐助 中国扶贫基金会 请注明 “震后造家”账户
并直接与震后造家秘书组联系
联络人:徐多依
电话:010-62767071
邮件:zhzj@zhzj.org
地址:北京大学燕南园52号 中国现代艺术档案 100871
附:“震后造家”发展诉求书/目录
震后造家行动概述 3
活动方式 4
附件:12个建筑方案简介: 5
aya阿尼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
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 6
超城建筑工作室 7
崔恺建筑设计工作室 8
都市实践+状态工作室 8
非常建筑设计研究所 9
费菁・傅刚建筑工作室 10
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11
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13
乡村建筑工作室 14
乙建筑工作室 15
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 16
震后造家行动概述:
2008年5月14日,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艺术档案”和吴作人国际艺术基金会紧急调动与全国各艺术机构、建筑机构和教育机构的联络,促成各大媒体、各大网站、各艺术机构、建筑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和个人的联合,共同发起并参与“震后造家”行动。
自发起以来,震后造家行动得到了来自艺术界、教育界、建筑界和媒体的积极参与和长期关注,积累了为受灾群众造家的丰富经验,探寻了建筑与当代生活、环境、社会、家庭之间的关系,切实为灾区群众实现了“以有限资源重建家园、以集体智慧重塑信心和尊严”的目标。
为了使造家行动能够切实为灾民排忧解难,“震后造家”的部分建筑家和教育专家于2008年赴四川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扶贫基金会一起选择了土门镇民乐村作为重建试点。四川绵竹土门镇民乐村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灾后重建办公室确定的第一个重建项目,该村的大部分房屋在汶川地震中完全损毁。扶贫基金会特设“震后造家公益基金”,并派驻14人的工作小组常驻民乐村,收集村民的意见,具体落实震后造家行动。此个案是对灾后重建模式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够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各援建单位提供参照,也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今后大规模展开工作进行先期实验。
经过12家建筑事务所和扶贫基金会几个月的不懈努力,12套针对四川农村最贫困家庭和川西农村社区的设计方案诞生了。这些方案在控制造价和满足农村家庭生活需要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与性能的最优配比;尽可能使用当地原生态材料,努力减少建筑次生污染;在外观上尝试给予灾民艺术的美感,以激励他们对于新生活的信心;特别专门考虑了防震设计,确保抗震。
目前,民乐村已经有一百多户村民选择了震后造家的设计,盖起了新房。但是,当地还有很多村民处于赤贫状态,在地震中失去了家园,他们需要来自社会的长期关注和支持。为此,震后造家再次向社会各界征求资助,以援助这些家庭。
活动方式:
1, 登录www.zhzj.org, 在12个设计方案中选择资助方案,捐款给扶贫基金会(享受相关免税政策),标明所有意向和要求。
2,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与“震后造家”援建志愿者,根据每套方案捐款数额和造价成本,在民乐村当地组织施工、监督实施。
3,由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全程记录建房过程,制作《震后造家行动》专题片。
4,房屋建成后,在房屋上做捐款人记录(或用特殊命名方式),并出版《震后造家》一书,永志不忘,把成果推广用于中国和世界广大农村建设。
目前,12家知名建筑事务所全力参与震后造家行动,第一时间派遣人员给予专业的技术指导;《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正在跟踪专题报道;《震后造家》一书的出版也在紧张的编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