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震后造家行动的12家建筑事务所始终坚持推进民乐村的重建工作,几个月来始终在第一时间给予最专业的技术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形成了自己对中国农村建设的一些理解。震后造家行动创造了从设计方案、效果图到建筑理念、农村建设等一系列宝贵经验。将于2009年5月出版的《震后造家》一书将是这一精神财富的体现和总结。目前,震后造家工作组联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在整理材料,筹备图书的出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届时将会把此书向灾区赠送1000册。
震后造家行动的宗旨绝不只是停留在农村建设的理论发展上,整个工作组一直在努力寻找各种办法切实建造房屋,让灾民能有新家,建立起自信。施工建造无疑是从理想到现实过度的关键,为此,美国Build Change组织也参与到震后造家行动中来,无偿为民乐村农房重建提供施工现场监理,指导和解决村民在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他们长期居住在民乐村里,和村民一起生活,了解村民的需要,并且监督施工队能够按照建筑师的设想建造房屋。
除了顺利施工的可喜局面,留给震后造家行动的建筑师们的思考还有很多。建筑师们始终面临着与村民传统的建筑观念相冲突的问题。当地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村民观看了震后造家的建筑师画的户型效果图之后,找到民间的小施工队,要造外观一样的房子。但是这样造出来的房子不能准确体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并且也不能符合建筑师们精心恪守的抗震标准。超城建筑的车飞设计的“魔方建筑”,是被很多农民接受的一种设计,但是当他来到民乐村,看到农民按照他画的图盖的房子,认为不完全是他的设计。村民们告诉车飞,希望自己加防雨棚和琉璃瓦,车飞劝告他们琉璃瓦是装饰性的东西要精简,用这部分钱加到房子的构造上,多用一些钢筋或者多用一些水泥等,这些虽然用眼睛看不见但却是真正提高质量的地方。对于刘家琨的再生砖,村民们也担心安全的问题,心理上不能接受。
虽然民乐村原来的房屋在地震中全部塌陷,村民们也不敢完全信任建筑师全新的设计,还是因循原先对于房屋的理解去考虑如何建房。因此,对于震后造家行动来说,就有必要把一幢坚固,造价又低又美观的房屋真正地在土地上建造出来。同时,民乐村还有大量处于赤贫状态的村民,造不起房子。为此,震后造家行动正在向艺术界和社会各界募集建筑资金,实现建筑师的理念,让最穷的村民有家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