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震后造家”行动组的建筑家、艺术家再聚扶贫基金会,召开协调会议。这是行动组按照上次会议的约定,在完成对民乐村的区域建设规划和单体房设计后的内部交流汇总,也是为10月21日专家组赴民乐村向政府、乡民报告设计方案做的事前协调工作。
在近四个小时的会议中,建筑家们纷纷向行动组同仁介绍了自己在过去一个月中的工作成果:联络组的费菁与崔凯工作组在较晚拿到《民乐村灾后恢复重建资源与需求参与式调研评估:当地建房需求评估报告》和民乐村地图的情况下,加班加点高效工作,已做出了几套民乐村规划设想与建筑事务所组团方案。而其他负责单体设计的建筑事务所也都拿出了相对成形的设计方案,愿意投入精力将设计方案付诸实践。
在协调会上,设计团队纷纷演示介绍了自己的“造家方案”:超成建筑的“魔方结构”,朱锫事务所的秸秆建筑设计,阿尼那工作室的依附、互生两种户型,季铁男工作室的“支撑墙体与围护分开”建造方案等等都得到了充分的讨论。
此外,场域建筑的梁井宇先生提出了“农民最缺乏的是技术支持”的想法,介绍了自己目前已翻译完毕的“给农民看”的建筑书籍,这本书正在进行本地化技术修改。他表示希望利用这次建造机会,使农民受到建筑培训。王辉、周宇舫先生也积极相应,认为知识分子在灾区重建事业中应在理念、策略推广中发挥最大作用。“震后造家”主要发起人朱青生先生则认为应该将“理念推广”与“为农民做实事”二者结合,利用“震后造家”与扶贫基金会的平台,一方面将已成熟的尽快出书,一方面尽快为民乐村民造房解决实际过冬问题。
除了工作方案的交流,此次会议还议定了10月21日“民乐村灾后重建规划研讨会”的人员安排和报告方式,尽量以节俭的人力物力达到“为农民办实事”的效果。同时,震后造家还将参加10月24号开幕的“北京建筑艺术双年展”,希望以此次展出引起社会更广泛的关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震后造家”公益行动中。